市县动态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 找准供销社改革发展突破口——南充市供销社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见行动

  • 时间:2014-01-27

  • 浏览:182

  •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何先茂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连日来,南充市供销社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文件进一步指明供销社改革发展方向,出台了许多“含金量”高的支持供销社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广大干部职工深受鼓舞,干劲倍增。市供销社党委书记、主任蒲国表示,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进行了部署,这对发挥供销社作用,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是一个特别的“利好”。南充供销人要抢抓机遇,扎实工作,与农为伴,与农共舞,努力把供销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近年来,南充市供销社大力开展以农村社会化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农产品产销对接等为主要内容的为农服务“三大体系”建设,并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创新推进“1+2+N”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全市供销社已步入发展“快车道”。2013年全系统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销售总值位居全省系统市州第一。全年新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134个,庄稼医院132个,再生资源回收转运站130个,县级分拣中心10个,新建农产品专业市场(超市)6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基地)132个,培训庄稼医生106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58名,再生资源从业人员49名,各项指标均超目标任务的30%以上。但由于发展不平衡,服务实力普遍较弱,服务的规模化水平不高,还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对供销社的期盼。结合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市社提出重点应在以下方面求得新的“突破”:

一是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在抓好产销对接上求突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着力加强促进农产品公平交易和提高流通效率的制度建设,加快制定全国农产品市场发展规划,加强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覆盖全国的市场流通网络建设。同时,要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创建,并启动农村流通设施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提升工程,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作为服务农村现代流通的重要力量,供销社应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网络与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首先,制定好农产品市场建设规划。要主动与“川北农产品批发市场”联姻,以市场为龙头,编制好县以下区域农产品市场规划,尤其要通过集贸市场的改造升级,增强农产品流通功能。第二,培育发展农产品配送企业。支持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建立与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和零售规模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体系。培育组建一批规模大、覆盖面广、竞争力强、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产品配送企业。第三、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引导、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建设集中连片规模化生产基地,优化产品品种,提高科技含量。培育创建农产品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全面提升产业化水平。第四,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从生产、技术、管理入手,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为市场提供优质“放心产品”。

二是创新农村合作金融, 在破解农民融资难上求突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不断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推动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近年来,外地特别是农业发达地区在开展农村金融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宝贵经验。比如山东的“花生银行”,农民以产品入社,供销社提供资金、技术,统一销售,二次返利。既解决了资金短缺困难,又促进了生产发展。此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以供销社为基础,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为供销社开展农村金融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有条件的供销社,要先行先试,大胆创新。我市仪陇、嘉陵等农村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业务活跃,全市也有很多“叫得响”的优势农产品,发展潜力大。供销社可与农村村镇银行、小额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激活民间资本,拓宽融资渠道,为业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破除制约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三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在提升服务质量上求突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健全经费保障、绩效考核激励机制。采取财政扶持、税费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范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近年来,南充市供销社在完善为农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方面,一直稳步推进。2009—2010年以恢复传统经营网点为重点,加快了基层网点的重组和新建,基本消灭了“空白县”,2011——2012年,以农村社会化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三大体系”建设为重点,整体推进为农服务工作,2013年至今,注重服务提质上档,大力推广“1+2+N”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初步构建了具有南充供销特色的为农服务体系。2014年,在服务体系建设上,将更加注重服务的提质增效,更加注重服务方式创新,更加注重服务范围拓展,全年将新建、改造基层供销社30个、庄稼医院50个、改造提升社区综合服务社“中心)200个、再生资源乡镇回收转运站50个,村级回收店100个、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50个、新建各类便民超市50个,创新培育社有企业20户。

四是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求突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发挥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联系农民、点多面广的优势,积极稳妥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要求,创新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努力把供销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供销社要深刻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实质,采取有力举措,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没有终结时,只有进行时。“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集群发展,密切与农户、农民合作社的利益联结关系。”南充市供销社依托系统资源,采取兴办龙头企业、发展社有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有力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蓬安县领办的碧园飘香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31个专业合作社组建的联合社,经营规模上万亩,带动农户1.16万户,涵盖名贵花卉、特种养殖、农业示范、观光旅游等综合生产和服务,其创新实践和全新的经营机制,充分展示了一种大气魄、大蓝图、大手笔。阆中市供销社率先在全省创新农产品经营机制,其“好邻居”创新的农产品进超市模式,被省社誉为全省产销对接五大模式之首。针对基层服务组织较为偏远且管理困难,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的实际,2014年供销社将与当地乡镇党委、政府加强协作,创新推广“1+3”基层党建发展新模式,把村支“两委”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区综合服务社、连锁便民超市上。这种政社结合模式,将提高基层服务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同时,加大社有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农业现代化需要的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何先茂)